“特殊教育学校一年的学费是2万元豪泰配资,我根本负担不起!当初说好教育费各付一半,这不是让我砸锅卖铁吗?”调解室里,陶某眉头紧锁,声音略显激动。
隔着长桌,张某眼眶泛红,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儿子有孤独症从小就不愿意与别人交流,就读特殊教育学校更有利于他的身心健康成长,我这都是为了孩子……”
这对曾经相爱的恋人,此刻却因抚养费问题第二次对簿公堂。
抚养费问题再起纷争
2017年,陶某与张某未婚生育了孩子小陶,由张某直接抚养。
2022年,双方关系决裂豪泰配资,曾达成调解协议:陶某补偿2017年至2022年间抚养费50000元,并且此后每月支付600元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均摊。
然而生活总比协议更复杂。陶某再婚后育有二孩,月薪微薄的他连婴儿奶粉都得精打细算;另一边,张某为了让小陶得到更好的照护坚持就读特殊教育学校,要求陶某继续承担高额学费,双方矛盾愈演愈烈。
2024年3月,张某申请强制执行双方于2022年达成的调解协议,陶某则起诉要求调整抚养费标准,两案交织陷入僵局。
德庆法院的民事法官谢滢和执行法官梁耀文对这起案件进行研判,发现两案基于同一抚养关系。为实质化解矛盾纠纷,决定启用“审执联动”工作机制合并调解,以“减少诉讼成本,避免程序空转”为目标,组织双方“面对面”协商。
“一调双解”案结事了豪泰配资
家事案件不能一判了之。“法结”与“心结”交织,抚养费争议的背后,是双方当事人情感的纠葛和心里过不去的坎。
调解桌上,法官用“背对背算账”打破僵局。
谢滢法官向张某释法明理:“小陶就读的学校学费年均2万元,超出公立学校10倍以上,属于非必要支出。”
随后,她展示相关法律条文,“陶先生的收入仅够承担公立学校标准费用,超出部分你们要从是否有利于孩子成长协商好。”紧接着,谢法官劝导张某,“坐下来和陶某好好谈谈,别伤了和气,孩子这种情况更需要父母双方的关心和爱护呀。”
张某闻言,若有所思地看着学费单。
办公室另一侧,执行法官梁耀文与陶某深入交谈:“您再婚生子,但抚养小陶依然是您的责任。您若失信,将来孩子怎么看父亲?”并向陶某深入阐释了拒不承担责任的法律后果。
陶某深吸一口气:“是我不对,但请给我时间……”
触发心底的涟漪
“为了孩子想想吧!”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法官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双方耐心讲解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双方放下心中的积怨,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做“合作伙伴”。
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抚养费调整为陶某每月支付1200元(含生活费、教育费及医疗费);执行和解,陶某尚未支付的抚养费分24期偿还。
“抚养费每月按时到位的话,我们母子俩可以生活得好点了。”张某抹去眼泪,陶某如释重负:“谢谢法官!我一定按月打款。”
这是德庆县人民法院运用“审执联动”工作机制的生动缩影,审判与执行团队协同办理两起涉及同一当事人的审执关联案件,民事法官与执行法官通力协作,抓住各方真实诉求“对症下药”,最终以诉中调解与执行和解并行的方式化解矛盾纠纷。
豪泰配资
旗开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