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群里总流传:隔夜水、隔夜菜、隔夜西瓜致癌;但实际上倍悦网,冰箱里总是囤着:反复烧没油的鸡、几顿吃不完的菜......
那隔夜食物真的不能吃吗?其实有些菜能吃,但有些菜却暗藏风险!
(图片由AI生成)
近日,深圳疾控发布紧急提醒,警惕这种食物隔夜,此类毒素1毫克即可致命!
一盘凉菜让68岁阿姨全身“换血”
近日,68岁的王女士(化名)被一道家常凉菜“撂倒”,出现了严重的急性肝衰竭、代谢性酸中毒,病情不容乐观。
送医检查后,发现她的肝功能指标超过正常值的数十倍,虽然进行了护肝、纠酸、补液等治疗,病情仍持续恶化,陷入昏迷并出现肝衰竭。
医生从其家人口中得知,王女士吃的凉拌白木耳,是前一天剩下的,足足泡发了一整夜。
因此,高度怀疑王女士是因吃了隔夜的白木耳,导致“米酵菌酸”中毒,立即对其进行血浆置换,并对症进行脏器功能支持治疗。
经过近一周时间的抢救,王女士才成功脱险、转危为安。
米酵菌酸毒性非常凶猛,1毫克即可致命!
真正能毒倒人的木耳须具备以下要素:
1.高温天;
2.泡发时间过长,或泡发后放置时间过长。
在上述条件下,很容易滋生“椰毒假单胞菌”。虽然这种细菌并不致命,但它的代谢物“米酵菌酸”,其毒性非常凶猛,甚至危及生命!
而且米酵菌酸具有耐高温、难溶于水的特性,高温烹饪也无法去除,所以即使认真清洗、煮熟已经“变质”的木耳,毒素也没办法完全去掉,依旧会引起中毒。
中毒后,潜伏期通常为0.5-12小时,也可能长达3天,其主要的靶器官是肝脏、大脑和肾脏,只要1毫克即可致命。因为没有解毒的特效药,临床上只能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倍悦网,所以中毒后的死亡率极高。
米酵菌酸毒素引起的中毒,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
日常中以为能吃,其实可能“有毒”的5种食物
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看似没坏但有很多安全隐患的食物呢?
最最为大家整理了一下,大家生活中多注意,最好别吃!建议转发给爸妈。
1、有哈喇味或发苦的坚果
许多家庭都常备坚果,每逢节日更是会大量囤积。但坚果热量较高,每次食用量有限,常因剩余而久放。
若储存不当,坚果轻则因氧化产生哈喇味,不仅影响口感与营养,氧化产物还会刺激肠胃引发炎症;重则可能被黄曲霉污染,生成黄曲霉毒素。
这种毒素是世卫组织认定的一级致癌物,毒性强度是砒霜的 68 倍,且耐高温,280℃以下难以破坏。
苦杏仁的毒性更易迅速显现,其含有的氢苷在体内会分解出氢氰酸,误食 20 到 60 粒即可中毒。
建议: 若坚果出现哈喇味或苦味,需立即丢弃并漱口。花生、核桃等易霉变的坚果,建议选购小包装,密封后存放于阴凉避光处。
2、发芽的土豆
土豆便于储存,很多人习惯一次性购买大量。但存放过久发芽后,部分人常因不舍得丢弃,觉得挖掉芽眼就能食用。
事实上,发芽或变绿的土豆会产生龙葵素。正常土豆中龙葵素含量较低,通常每 100 克含 5 到 10 毫克,但发芽后含量会大幅飙升,芽眼周围及变绿部位每 100 克可达 500 毫克,食用风险极高。
误食后轻则出现咽喉灼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肠胃不适,重则可能导致呼吸困难、昏迷甚至死亡。若一次食用 50 克变绿发芽的土豆(约含 200 毫克龙葵素),就可能引发中毒。
建议: 选购土豆时选择表皮光滑、色泽正常的,储存时置于阴凉干燥通风处(温度不超过 10℃),避免阳光直射。若土豆发芽或表皮变绿,应直接丢弃,未成熟的青番茄也含龙葵素,需避免食用。
3、发苦的瓜果
当瓠瓜、丝瓜等葫芦科瓜果发苦时,不少人因觉得 “苦味败火” 而舍不得丢弃。
这类瓜果变苦是因产生了葫芦素,这种毒素具有较强热稳定性,即便高温烹饪也难以分解,会损害神经系统,导致头晕、呕吐、腹痛,严重时可引发器官衰竭。
建议: 挑选瓜果时留意表皮有无异常斑点或腐烂迹象,选择完整无磕碰的。若发现本应不苦的瓜果带有苦味,需果断丢弃,切勿心存侥幸。
4、部分腐烂、发霉的蔬果
面对腐烂的蔬果,有人认为剔除腐烂部分仍可食用。但即便去除坏损部位,健康部分也可能已被细菌、霉菌污染,产生亚硝酸盐、霉菌毒素等有害物质。
例如腐烂的生姜会生成毒性极强的黄樟素,少量食用也可能导致肝细胞中毒变性,损害肝功能。
此外,腐烂蔬菜更易产生亚硝酸盐,实验表明,发霉蔬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是未发霉时的 2 倍。长期食用这类蔬菜,亚硝酸盐会干扰血液的氧气输送,导致皮肤、嘴唇发蓝,甚至引发贫血。
建议: 蔬菜建议现购现食,减少存放时间。若发现部分腐烂,应整颗丢弃,切勿冒险食用剩余部分。
5、红心的甘蔗
甘蔗出现红心并非含糖量高,而是霉变的征兆。每年 2-4 月天气转暖时,甘蔗易被节菱孢霉菌污染,产生神经毒素 3 - 硝基丙酸,导致蔗肉出现 “红心”,并可能伴随酒糟味。
3 - 硝基丙酸会损害中枢神经系统,中毒潜伏期极短,通常为数分钟至数小时。初期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等消化功能紊乱症状,随后可能出现头晕、头痛、视力模糊等,严重时可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目前该毒素尚无特效解毒药物,仅能对症治疗。
建议: 购买甘蔗时仔细查看切面颜色,若发现红心或闻到异常气味,应拒绝购买。若家中甘蔗出现类似情况,需立即丢弃,即便未变红的部位也可能已被毒素渗透,不宜食用。
你还知道哪些看似能吃实则有毒的食物呢?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一下
编辑:Selex
图文来源:南方都市报、科普中国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广东最生活出品倍悦网,转载请联系
旗开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