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费力创配资,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近日,甘肃省召开调整公办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学费标准听证会,根据此前公布的调整方案,本次学费标准调整范围为执行学分制学费收费标准的公办普通高校本科专业,两个方案拟调学费标准占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比例分别为17.35%、18.62%,较原生均收费标准分别上调536元、906元。
同时,允许“双一流”高校整校全专业上浮不超过10%;对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行列的专业上浮不超过20%;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对应本科专业上浮不超过15%; 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分别上浮不超过10%、8%。
调整方案显示,学费调整按照国家“新生新办法、老生老办法”原则执行。从2026年秋季学年起,甘肃省公办普通高校本科专业新招录的学生按照新标准规定执行,此前入学的在校学生仍执行原学费标准。
大学学费,“涨声”一片
有媒体收集了全国两千多所高校在本省招生的学费数据,学费在 5000元以下的院校数量普遍缩减,5000元到7500元的院校数量呈现扩张趋势,17500元以上的高收费院校快速增加。
从区域分布看,2020 年至 2025 年,全国大陆地区 31 个省市,有十二个省份上调公办大学学费标准,超百所高校学费集体上涨,少则几百元,多则上万元。
有人说,“5000元的大学时代”就此落幕,新的收费标准正在逼近“万元门槛”,从2025年新学费的收费标准来看:
太原理工大学工科专业学费从6000元涨到8970元;
四川大学工科专业由原来的6600元/年,调整到9960元/年。
云南大学从4200元涨至6000元;
云南师范大学学费从7000元涨到了10000元,涨幅超过43%;
贵州大学将本科专业学费从5000元上涨至6500元;
山西财经大学、赣南师范大学等地方高校,学费也普遍上调500元到3000元不等;
“双一流”高校建设学科中,有四分之一招生专业学费上调,平均上涨1700元/学年。
以文科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在江苏,大多数高校仍执行2014年的学费标准,学费为5200元。作为江苏省优势学科,南京大学该专业可在基础上上浮10%,达到5720元。复旦大学按照2023年上海市物价局统一标准将学费从5000元提高到6500元。
这类院校涨幅更大 力创配资
在这轮“涨价潮”中,民办与中外合办高校的涨幅更加明显。比如:
上海中侨艺术类本科的学费升到4.3万元,比上一年贵了8000元;
南京传媒学院播音专业上涨1万元;张家界学院经济学类专业从一年12700元涨到了22700元;
岳阳学院理科类专业从13000元上涨到22900元,涨幅超过76%;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更是直接提高1.8万元,每年学费达到6.8万元。
在各省分别抽取3-4所民办本专科学校的最低学费进行对比,超八成学校学费上涨,平均上涨4440元。其中民办本科平均上涨5734元,专科平均上涨3146元,部分学校单次上涨超过万元。
中外合办高校涨幅最为显著,22所招生单位中有17所上调学费,平均上涨近两万元。越来越多高校通过增设中外合办、校企合作、拔尖班等特殊项目推高整体学费均值。
例如,浙江大学海宁校区中外合办的工科实验班,学费已高达16万元一年。
高校学费为何集体上涨?
事实上,这不是第一次出现大学学费的涨价潮。2007年,国务院曾下达“限涨令”,要求五年内学费和住宿费不得超过2006年的标准。2013年的限涨期一过,宁夏、重庆等六个省市迅速调整,其中,宁夏涨幅最大,几乎所有专业的收费都提高了五成以上。2016年,广东、江西等地也跟进。
过去,大学学费之所以能维持“低价”,主要靠的是财政支持。2020年前后,大部分本科院校收费仍在5000元左右,公办高校超过六成经费来自政府拨款,学费在成本结构中的比例并不高。
但教育规模的扩张远超预想。
1999年,全国普通本科招生人数只有130万。2025年中国普通本科在校生规模尚未有官方发布,不过到了2024年,这个数值已经接近490万,本科在校生规模则超过了1200万。
扩招意味着校舍要新建,宿舍要扩容,实验室要添设备,师资要增加。20多年里,学费几乎没有涨幅,财政拨款虽然增加,但摊薄到庞大的学生群体后,人均经费反而下降,硬件和软件的投入都成为了压力。
学费上涨,该如何应对?
01
选择这些高校,学费更优惠
为了吸引优秀生源,部分高校不再只是被动等待考生选择,而是主动拿出更实在的政策展现诚意。比如:
深圳理工大学,2025年下调了学费标准,从去年的6000元降到了5190元,相当于每年减免了810元。
同时,学校还提高了学生的生活补贴:2025级所有学生每月都能获得610元的餐补(去年是500元),这笔钱会直接打进学生卡,按12个月发放,覆盖整个四年在读期间。
首年招生的宁波东方理工大学,一年学费为96000元。但是由于是首年招生,为2025级本科生提供4年等额奖学金。也就是说,2025年被录取至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的首届本科生,大学4年学费全免,还可争取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各类奖助学金。
02
选择这些升学途径,学费有减免
除了学费下降带来的实惠,不少学生和家庭也开始关注那些可以“减免学费读大学”的途径。目前,国内本科生减免学费读大学的途径主要包括以下7类。
注意:这类项目大多都附带一定的服务约定,比如公费师范生,通常需完成至少六年的中小学教育服务。违约者不仅要退还所享受的培养经费,以及支付违约金,还将被记入人事档案和社会信用体系。
03
关注奖助学金政策
2024年,《关于调整高等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国家奖助学金政策的通知》印发,高校奖助学金迎来了利好变革: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奖励名额由每年6万名增加到12万名,奖励标准由每生每年8000元提高到100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奖励由5000元提高到6000元。国家助学金平均资助标准由每生每年3300元提高到3700元。
*有什么想说的,快来给小媒君留言*
来源:浙考一点通、澎湃美数课、搜狐新闻、阳光高考平台、各高校官微等
转载时请标明转自广东教育传媒力创配资,投稿或商业合作回复关键词 投稿/合作
旗开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