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1日,历时4周的密集培育后,广东“百千万工程”青年兴乡培育计划第四期千人创客省级示范班迎来结业典礼。本期培训班以“理论研学+田野实训+共创实践”为主线,通过集中授课、省外考察、线上学习、沙龙研讨、结业答辩等多元形式,助力百名青年创客提升兴乡能力恒正网,助力孵化一批具有示范价值的乡村振兴合作项目。
结业答辩:从理论到实践,孵化兴乡“金点子”
7月11日的结业答辩会上,8个小组以“兴乡青年合作社”为模式,围绕结业答辩题目“整合组内资源打造兴乡青年合作社”,展示共创成果。项目涵盖数字赋能、文化传承、生态农业等领域,凸显青年视角的乡村振兴解决方案。
在答辩环节,第2组学员“粤青年让乡村粤兴盛”项目,通过“影视创意+文旅+产品赋能”打造可复制的乡村振兴新范式,通过“一村三地——汕头市潮南区上盐区影视取景地+电影之父郑正秋故里+数字游民社交地”模式来植入组内资源,以影视级产品燃动文旅、产业、产品三重变现。第6组学员的答辩主题是“无添加主义绿色农产品——稻虫共生乡村振兴计划”,组员奔赴推广禾虫共生稻田改造合作,在高标准农田基础上养殖高蛋白昆虫——禾虫,比传统水稻种植翻10倍产值,参与签约改造稻田约5500亩。
现场嘉宾从可行性、创新性、社会效益等维度给出建议,鼓励各组开展项目落地,参与创业大赛后续将获得资金、技术及资源对接支持。
培育历程:多维赋能,打造兴乡青年“成长链”
受访者供图恒正网
此次省级示范班力求实现“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6月16日至20日,学员们在广东省团校开启集中研学。本期培育计划聚焦“共创发展”,通过组建兴乡青年合作社、举办创业大赛、设立专项基金等举措,推动青年人才与县域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此次理论授课环节,专门邀请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教授陈晓运、广东省团校副教授李凌鸥、腾讯为村发展实验室专家汤寿麟、秋叶集团AI讲师尹丽芳等专家,就如何将政策、市场、数字化工具转化为乡村治理中的优势与能力,进行了深度讲解和现场答疑。在实践环节,专程组织学员赴浙江杭州永安村、枫岭村等地考察农文旅融合、集体经济等“浙江样板”,与当地乡村CEO面对面交流,探索广东实践的创新路径。为推动在地化实践与资源整合,本次培训还专门组织学员分赴中山、清远开展兴乡沙龙,通过“调研+座谈”深化对广东本土经验的认知。在中山兴乡青年交流沙龙中,走访崖口村稻田风情街、旗溪村香草产业链,学习“生态+文旅+数字游民经济”的融合模式。在清远连山兴乡青年沙龙中,调研福堂镇太平村广地龙养殖基地、非遗锦绣馆及乡村振兴孵化基地,探讨“三地活化”改革下如何盘活民族特色资源。当地青年创业者分享“高密度养殖技术”“非遗IP开发”等案例,激发学员对产业创新的思考。培训同步延伸到线上,开设数字化运营、合作社管理等课程,强化可持续学习支持。
培育成效:人才与项目的双重丰收
学员高度关注中山桂溪村乡村运营逻辑与“壮瑶织锦合作社”项目商业模式。拥有10年媒体经验的阳江学员杨宗谨计划联合连山非遗传承人打造民族IP;在清远沙龙中佛山学员李雪静和清远学员刘洋当场达成合作意向。本期培训班促成21个地市青年创客跨区域联动,初步形成“兴乡青年联盟”雏形的资源网络。
团省委相关负责人总结指出,本期培训通过“走出去学浙江、沉下去做广东”,有效激发了青年“知乡、爱乡、兴乡”的热情。未来将持续深化培育机制,推动青年创客成为“百千万工程”的生力军。
据悉,2023年12月,团省委、腾讯公司和中国农业大学共同发起广东“百千万工程”青年兴乡培育计划,为返乡兴乡青年提供系统性培训和创业项目孵化支持。为进一步夯实培育计划成果,2024年9月由团省委、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共同发布成立广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兴乡青年专项扶持基金,首期规模1000万元。目前已经有6万人参与广东“百千万工程”青年兴乡培育计划。
结业不是终点,而是兴乡实践的新起点——这批青年创客将带着政策红利、技术工具与共创经验,奔赴广东各县域,书写乡村振兴的青春篇章。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南方+记者 | 杨洋
【通讯员】岳青
【责编】蒋玉
【频道编辑】李晓霞 林琳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刘树强 刘龙飞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旗开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